出國留學,一直是我的夢想。在Oklahoma的兩年,我完成夢想並且挑戰自我極限。時間過得飛快,即將在下一個階段的開始之際,希望藉此回顧將我在Oklahoma讀書、生活的點滴做一個圓滿的ending.
記得剛來Oklahoma,準備買車代步,為徵求家人同意打了個電話回家,爸爸接的電話:「買車!?在Oklahoma幹嘛買車?荒郊野外騎腳踏車就好了。」和朋友啼笑皆非般地分享下,發現我的故事不是最誇張的。其中一位朋友的家長以為Oklahoma居民騎馬代步,不知道是不是“奧克拉荷馬”這個「馬」字的關係?反正大家都覺得Oklahoma是個不毛之地。
But guess what!?這塊土地是我畢業朋友們的第二個思鄉地。在紐約發展的好友形容自己住得像被關禁閉,比起來我們住的破apartments她羨慕的稱之為豪宅,此外她最想回來吃這邊的越南麵和泰國菜解饞。另一位轉戰印地安那州博士班的朋友叫我多珍惜在Oklahoma最後的日子,因為她待的地方放眼望去全是玉米田,只有一家賣中國物品的小雜貨店,閒來無事最多只能逛逛WalMart,她自我安慰的說她那兒真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其實Oklahoma才是個讀書的好地方,我第一個summer就瘋狂修了18個學分,除了攻讀英語教學 (TESOL) 碩士還同時兼拿蒙特梭利幼兒教育教師證(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 age 3-6 Certification) 過程備及艱辛,尤其得忍受別人開party玩到凌晨3點在屋外又叫又跳、又吵又鬧,而我卻挑燈苦讀、寫報告,精疲力竭只剩半條命;或者,每當外頭春光無限好,樹梢鳥兒吱吱叫,花兒對我微微笑的 weekends,而我卻拖著沉甸甸書包埋首於學校圖書館。雖然不知道這樣的努力能不能換來更好未來的入場券,但這樣的堅持卻是我出國留學的目的。
如果為了將來從事教育工作而只是死讀書,那也枉費赴美深造,曾經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會到奧城中文校教國畫書法。除了感謝朋友、長輩的引荐和校長的任用讓我能夠有機會貢獻一己之力之外,教學相長向兒童學習是我最大的收穫。我發現透過宣紙和筆墨的揮灑,孩子們的畫作傳達出純真、童趣、創意的張力。兒童畫跟本不需要教,卻需要欣賞和肯定,透過鼓勵和讚美適當引導,有膽子「放」他/她們「玩」:這樣才能達到我的「放」、孩子們的「FUN」。使用素材也不限於筆、墨、紙。課程其中的一個教案就是利用乾樹葉讓學生們用淡墨拓印後再自行構圖上色,每個孩子的作品呈現出來各有特色。
另外,為了拉近海外學子和中國文化的距離,我配合中國的節慶設計課程主題,例如,中國新年是一個很好發揮的題材,課堂上介紹春聯的由來和張貼方式,將裁切好的紅紙讓學生們書寫。中秋節,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故事,雖然這些故事對從小在美國生長的他們沒有太大的關聯或共鳴,但是,孩子們畫出的作品讓我很佩服,他/她們豐富的想像力可以將我說的故事生動、活潑地表達在畫紙上。
書法貴為中國國粹,無論篆、隸、楷、行、草蘊含力與美的表現,從磨墨開始訓練靜心的功夫,所謂:身要正、意要誠、坐要端、心要定。我一直覺得很幸運,學生的乖巧,讓我從沒煩惱過班級管理的問題,或許這是磨墨潛移默化的效果。其實,身為中華文化傳承者之一是我對自己的勉勵,也是我在華校任教的自我期許。
曾有人問我離開Oklahoma後,在心中對這塊土地留下的烙印會是什麼。我回答「people」。Oklahoma的氣候不算宜人,除了特產龍捲風外,一天猶如過了一年四季;風景可能也比不上別州。但是,我在Oklahoma遇到的人,心中都像有個小太陽,和善、親切、樂於助人。因為有您們,使Oklahoma更美好、也使她成為在外遊子心中的第二故鄉。
-----------
本文刊載於[奧華新聞 Oklahoma Chinese News] 2005年10月號
- Sep 03 Sat 2005 02:54
【尚留美】Oklahoma─第二個思鄉地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